为落实相关精神及工作要求,桐庐县横村镇全面整治县域生物质颗粒锅炉,以“品质产业城,共富样板镇”为坐标,将能源转型作为乡发展不均衡、产业生态不协调的关键抓手。其中,乡村天然气微管网的创新实践,不仅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清洁能源天然气供给体系,更以能源革命为支点,撬动了产业升级、生态改善与民生提质的多维突破,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横村地处桐庐县中部,既是“中国针织名镇”“中国围巾之乡”,也是桐庐县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板块。长期以来,该镇产业以纺织、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,长期依赖生物质颗粒、瓶装液化气等传统燃料,尤其是生物质颗粒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与压力,逐渐成为制约“品质”提升与“共富”推进的瓶颈。从产业生态环保维度看,生物质颗粒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,与横村镇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定位形成冲突,影响了环境品质。从民生共富维度看,瓶装液化气搬运不便、价格偏高,乡村地区能源供应“最后一公里”梗阻,致使城乡能源服务不均衡,与“共富样板镇”的民生诉求存在差距。
在此背景下,当地政府深刻认识到,清洁能源转型不是选择题,而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。基于乡村地域分散、高压管网覆盖有限的实际,该镇创新性提出长输天然气管网难以覆盖的乡村,采用“乡村天然气微管网”建设思路,通过“小型化、模块化、全覆盖”的网络布局,破解该镇偏远乡村生物质颗粒替换的清洁能源天然气供应困境,为“品质产业城”筑牢绿色基底,为“共富样板镇”注入民生温度。
在横村推动“品质产业城,共富样板镇”建设的背景下,陈老板经营的水洗厂成为当地服务业绿色升级的典范。该厂作为横村镇首家实施天然气微管网替换生物质颗粒的企业,不仅响应了政府"打好蓝天保卫战"的号召,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
生物质颗粒
陈老板说:“生物质颗粒的“账本”启示,让他感悟了清洁能源价值,单从采购价看生物质颗粒是比天然气略低,但细算综合账本,生物质颗粒储存需专门仓库及防潮改造,年维护费近万元。燃烧产生的粉尘灰烬需2名专人清理,月增人力成本8000元左右,其次设备故障率高,年维修费超2万元。这些隐性支出加起来,综合成本反而比天然气高15%。
陈老板的经历印证,企业用能不能只看眼前,天然气微管网效率稳定、排放达标、综合成本可控,更契合绿色发展的长远需求。算清“成本账”与“环保账”,才是企业转型的明智之选。
在当地天然气设备运维领域,徐工是公认的“老法师”。二十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,他亲手调试过成百上千台设备,对各类能源供应系统的脾性了如指掌。徐工说:“单说供应稳定性,天然气微管网就占了明显优势。”徐工拿起桌上的设备测试记录,指着上面的燃料更换频次数据解释道,生物质颗粒受原料特性限制,不仅需专门的储存空间,还得定期检查湿度一旦受潮,燃烧效率会大打折扣,严重时甚至会堵塞进料口。
生物质颗粒锅炉
徐工算过一笔账,生物质颗粒燃烧后会产生灰烬,每天清理不说,还得定期请人清运,时间久了设备内壁也容易积垢,光清洗维护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反观天然气微管网,相较生物质颗粒,天然气微管网具有更稳定的供应能力,无需频繁储备燃料,也不会受原料湿度、热值波动影响。同时,其燃烧更充分,排放更清洁,运维过程中无需处理大量灰烬,能大幅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工投入,尤其适合对能源稳定性和环保性要求较高的场景。”
燃气蒸汽发生器
针对部分村落地处偏远、地形复杂的特点,横村镇在长输天然气管网暂未覆盖的乡村,建设小型LNG能源撬+微管网,通过直径较小的低压管道(微管网)向周边村落企业延伸,形成“点网结合”的天然气供应体系。
从“能源惠民”到“能源兴产”,从“生态改善”到“共富提速”,横村镇的实践证明,乡村清洁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“能源替换”,而是撬动城乡融合、产业升级、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变革。未来,横村镇将继续以“品质产业城,共富样板镇”为目标,让天然气微管网成为串联起产业高质量发展、生态高颜值呈现、百姓高品质生活的“黄金纽带”,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与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横村经验”。